Tag Archives: 新宝6平台主管申请

2022
11-23
2022
11-17

侍酒时要注意葡萄酒的温度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对于盲品,熟悉葡萄酒的人并不陌生。1855年,法国波尔多评选出的酒园分级,其中对各园的葡萄酒进行盲品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年世界上都会有大量盲品比赛,规模盛大的往往都在葡萄酒产区。比如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大赛,勃艮第葡萄酒大赛,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1976年,巴黎盲品让美国加州葡萄酒一夜成名。   盲品的英文名字叫做“Double Blind Tasting”,但是并非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品酒的时候要把眼睛蒙起来。所谓盲品,是指在没有看到酒瓶、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仅凭酒的颜色、香气及味觉来推断采摘的年份、葡萄品种、产区、大致的价格及优劣。盲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评价酒的质量的时候防止主观因素作用;二是评价品尝者的水平和对葡萄酒了解深入程度。一个合格的品酒师,盲品葡萄酒,并且做出误差不大的结论是必修课。   今天你盲品了吗?   现在,每年的6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葡萄酒与烈酒比赛,7月在美国加州举办的葡萄酒比赛,德国国际Mundus葡萄酒比赛,香港国际葡萄酒大赛等等,以及具备影响力的葡萄酒专业媒体所举办的大赛,比如英国著名葡萄酒杂志《品醇客》(Decanter)发起并主办的世界葡萄酒大奖,还有美国著名葡萄酒杂志《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举办的百大葡萄酒评选。这些颇有影响力的大赛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品酒大师们齐聚一堂,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葡萄酒进行品评,打分。往往某瓶酒拔得头筹就会变得身价百倍。   近几年,国内各类评酒大赛风起云涌,盲品似乎正逐渐成为圈内红酒客的游戏新宠。特别是日本葡萄酒系列漫画《神之水滴》的走红,使得盲品成为一种风尚。许多葡萄酒圈内人经常性不定期的举行盲品活动,在非正式的场合里,三五好友简单地将数瓶葡萄酒,裹覆得像数颗粽子般,每人面前摆放着数支ISO酒杯,然后自得其乐地进盲品红酒游戏。北京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创始人陆江就表示,他对盲品乐此不疲。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郭阳也认为,盲品是提高葡萄酒品尝水平和知识的高阶方法,同时也是最刺激和最有乐趣的方法。   想怎么品就怎么品   盲品比赛有许多种,可以有单一标准,也有纯盲品,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酒放在一起,辨别好坏。比如,以单一因素为标准的水平品酒法是对同一年份或同一葡萄品种,但不同酒庄、不同产区的葡萄酒进行横向比较。以年份为标准的垂直品酒法是对同一酒庄,或者同一产区的相同品种,但不同年份的葡萄酒进行纵向比较。完全盲品品酒法则是在隐蔽产地、品种、年份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酒样匿名品评。   盲品不仅是筛选优秀葡萄酒的重要途径,也是借以判断评酒师水平高低的最直接手段。这是因为盲品出的红酒不仅会一举成名,品酒师也会声名大噪。但盲品这种做法,特别是其结果,也饱受争议:即使是相同的酒品,相同的品酒者,没有人能保证两次盲品。

2022
11-11

存储葡萄酒小贴士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据英国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爱吃细粮的中年女性适度饮酒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弗兰克·胡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研究”的相关资料,该研究历时26年涉及8.2万名女性。研究者分析发现,在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白面包、土豆等)的参试妇女中,少喝点葡萄酒(平均每天15克)的妇女罹患糖尿病危险比滴酒不沾者低30%。   不过研究者提醒,新研究只是发现”爱吃细粮的人适度饮酒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并未证明饮酒能防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在饮食方面仍应该遵循低糖饮食原则。

2022
11-08

圣诞节红酒如何选购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国内游荡,逛遍了北京的各大超市、酒窖,想搜罗搜罗市面上的法国葡萄酒,了解现今国人的口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北京人真是太有钱了!这价签上标的都是上百上千的数字,虽然包装很好看,可是那味道、那性价,真是令我感到十分的费解。难不成人民币不值钱?还是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还比较有限?相比我在法国看到的老百姓购买葡萄酒的经验,我真心想和大家分享分享!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法国一款普通的葡萄酒放到超市去卖,一般一瓶酒的成本会在1-1.5欧元(按1欧元兑换10元的比例),所以在法国超市里,一款2欧元以下的酒是没必要选择的,其结果可想而知了。而一款5欧元的葡萄酒应该是在法国葡萄酒农作社生产或者是很大的酒厂或酒庄生产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是就不要往优质酒里去想了。5欧元以上的葡萄酒法国人都是按以下框框来选择的:   A.是根据喜好。   通常一旦有喜好的人都会是法国的中年和老年人,他们经常喝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人喜欢浑厚型的,有人喜欢柔软型的,有人喜欢复杂型的,有人喜欢细腻型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带有区域性。怎么说呢,其实很简单,波尔多地区的人们去超市选酒一般都会选择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勃艮第地区的人们则会选择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等等,我说的也只是大部分的人群会是这样的,毕竟生活这个地区,对本地的葡萄酒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精神意义上的保证。   B.是根据产区。   因为在法国超市里,所有的酒都是按产区来分的,来选择的人会根据自己喜欢的产区,或者是想尝试的产区来选择他们的葡萄酒。   C.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在超市里人们会看到法定产区酒AOC也会看到地区餐酒VDP。   如果看到在同一个产区,餐酒的标价和法定产区一般标价差不多的话,法国人会选地区餐酒,因为在差不多的价格里这款餐酒肯定会在酒质上超越相同价格的AOC。   简单来说,在法国的超市随便买一瓶5欧元的红葡萄酒,其品质是被所有消费者承认和接受的,在法国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或老年人都不会计较价格的高低,而只会注重自己的习惯或别人的推荐,偶尔会跳出来尝试一下新鲜的东西,也只有在过节或朋友间聚会时才会选择一瓶价值10欧元左右的葡萄酒,当然我所说的只是静止葡萄酒类(不包括香槟哦)。

2022
11-03

食用葡萄与酿酒葡萄有什么不一样吗?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来源:前沿葡萄酒

2003年有科学研究团队识别了一种具有挥发性的硫醇物质,名为苯二甲硫醇,并且认定“打火石味”主要来自该物质成分。感知阈值在0.3ng/L,在葡萄酒中的感知阈值则会提高100倍,通常在以霞多丽葡萄品种酿制的葡萄酒中含量较多。

因此,葡萄酒中的矿物质风味既可能来自不同的矿物质盐,也可能是挥发性的硫醇类物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至今还未能用科学的方式确认和证实葡萄酒中的矿物质风味,但是对于矿物质风味描述的研究脚步不会因此而放慢。

每个人都有根据个人习惯来使用词汇的权利,但是如果由于使用方法过于个人化,使得他人无法理解,或是产生误解,则背离了个性的初衷。在葡萄酒的世界里,minéralité一词似乎会和酸性、碱性、还原性、焦油味等物质风味都能挂上钩。这些传统词汇在词典中已经有充足的解释,但是如果细究起来,便会发现这些词的意思完全不同,甚至会出现矛盾的现象。

此外,也很难找到另一种风味来模拟甚至代替minéralité的风味,即使实验室来合成也几乎不可能产生这种和大多数口感香气都不同的风味。直到今天,我们对于葡萄酒的组成成分和“矿物质风味”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搞清楚。

我们期待有一天终将拥有足够的知识来了解这种风味,并给予其明确的定义。不过在今天,我们还是要承认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风味特征,已经成为葡萄酒众多难以描述的风味之一。

2022
10-27

多样化的意大利葡萄酒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葡萄酒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分化,有人喝红葡萄酒有人喝白葡萄酒,有人是勃艮第(Burgundy)葡萄酒爱好者,有人则是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的拥趸,甚至还有人不喝酒精度高于14%的葡萄酒。不止于此,还有一些饮酒者只购买酒庄酿制的葡萄酒,从不光顾酒商(negociant)生产的酒。   “Negociant”这一法语词意指葡萄酒经销商或葡萄酒零售商,他们通常购买葡萄、葡萄酒或葡萄汁(含发酵的或未发酵的),然后在最终的成品上贴上自己的商标。与酒庄(酿制并装瓶自有品牌葡萄酒的酿酒厂)出品的葡萄酒不同,酒商出品的葡萄酒的成分与产物不仅对买家来说是一个谜团,有时候甚至连酒商自己也搞不清楚。   由于其品质不确定,而且产地也存疑,酒商出品的葡萄酒通常价格相当便宜,不过很少有划算的,这种状况至少直到最近还是如此。如今,顶尖酒商的精神家园或许还在勃艮第,但他们已经在世界各地经营,开始生产品质更高的葡萄酒,并且常常参与葡萄酒酿制与葡萄栽培过程。   让-查理斯•博瓦塞(Jean-Charles Boisset)的家族拥有勃艮第最大的葡萄酒经销公司之一。他说,在上世纪60年代,他的父母“只是买来葡萄酒,然后在标签上印上他们的名字”,现在他则直接与葡萄种植者合作。实际上,在前不久的一次电话通话中,自称“葡萄种植者”的博瓦塞还提出了“酒商已经接替了葡萄种植者的角色”的观点。   博瓦塞在法国和美国拥有19家酿酒厂,其酿酒厂既出产酒庄装瓶的葡萄酒也出产酒商装瓶酒,这与他某些同行的做法一样,其中包括位于勃艮第产区皮利尼-蒙拉谢(Puligny-Montrachet)的奥利维耶•勒弗莱夫酒庄(Maison Olivier Leflaive)等此类大牌酒庄,也包括像博讷(Beaune)产区的力高宝德(Nicolas Potel)这样的后起之秀。2008年,在被迫退出自己的家族企业之后,宝德成立了自己的葡萄酒公司──罗斯德贝酒庄(Maison Roche de Bellene)。   宝德在勃艮第拥有近60英亩(约合24公顷)葡萄园,奥利维耶•勒弗莱夫(Olivier Leflaive)与帕特里克•勒弗莱夫(Patrick Leflaive)兄弟在一些一级葡萄园和顶级葡萄园有几块地。最近,他们的亲戚在勒弗莱夫庄园的租约终止,这几块地就还给了他们家。他们每个人都善于处理针对酒商装瓶葡萄酒的歧视。比如说,帕特里克通过邀请品酒师参加盲品形式的品酒会来直接解决这一问题,品酒会既有其作为酒商酿造的葡萄酒,也有在酒庄装瓶的酒。最近,他在纽约的一次午宴上满意地说道:“大多数时候,他们认为酒商酿造的酒品质更佳。”   纽约Bar Boulud与Boulud Sud餐厅的首席品酒师迈克尔•马得利加尔(Michael Madrigale)说,在针对酒商酿造的葡萄酒的批评中,品酒师是其中批评得最厉害的一批人。他说,他的一些同行甚至不会把酒商出产的葡萄酒加入酒单,他并不赞同这种“条件反射似的”评价。   无可否认,马得利加尔虽然青睐(或者更加青睐)酒庄装瓶的葡萄酒,但勃艮第地区的一些酒商──比如罗伯特•德鲁安(Robert Drouhin)、Deux Montill──以及法国鲁西雍产区(Roussillon)的赫克特班尼(Hecht & Bannier)出品的葡萄酒所表现的一些优秀品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马得利加尔坦白道:“我甚至都不知道赫克特班尼是酒商,我只是被那些酒打动了,我认为它们确实有些特色。”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品尝赫克特班尼出品的葡萄酒时,我也不知道它居然是一家酒商。与马得利加尔一样,我也被这些酒醇厚的口味、浓度及细腻的口感打动。然而,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格雷戈里•赫克特(Gregory Hecht)和弗朗索瓦•班尼(Francois Bannier)没有自己的葡萄园,毕竟鲁西雍的葡萄园的价格要比勃艮第便宜很多。勃艮第一个葡萄园的价格可能高达数百万欧元一英亩(约合0.4公顷),与之相比,鲁西荣一英亩老藤歌海娜(Grenache)葡萄园的价格只要区区10,000欧元(12,700美元)。   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葡萄园?我向赫克特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对优质葡萄的争抢并不激烈时,没什么理由要去买地。其公司能从当地所有最好的葡萄园买到需要的所有葡萄。他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想象一下,你能够装一瓶混合了来自木桐(Mouton)、拉图(Latour)和拉菲(Lafite)等酒庄的葡萄的波亚克(Pauillac),这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   “自由”是酒商们最喜欢的词(尽管他们也承认这个词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帕特里克说:“作为酒商,你可以从21个不同的地方自由挑选葡萄来酿酒。”但是,酒庄庄主只能采用其自己的葡萄园出产的葡萄。当然,宝德也承认,与拥有自己的葡萄园相比,购买葡萄伴随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大多数酒商只是与法国的葡萄种植者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协议。)   而且,与鲁西雍的情况不同,勃艮第对葡萄的争夺比较激烈,而且成本常常也比较高。宝德指出:“现在价格方面存在很大压力。十年前就要容易得多。”据他称,与五年前相比,勃艮第地区的葡萄价格已经翻番,甚至是翻了两番。他还担心葡萄酒生产商会因为价格问题而失去市场。他在提到波尔多最顶尖的葡萄酒的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时说道:“我们不想变得像波尔多一样,扼杀整个市场,我们现在就处于悬崖边上──你可能会掉下去,也可能悬崖勒马。”   美国酒商卡梅伦•休斯(Cameron Hughes)对未来的看法则更为乐观。他通过在加州从颇具声望(但名气并不大)的葡萄园和酿酒厂购买葡萄酒、再以其名义转售出去的方式大获成功,最近他开始进军欧洲。他正在布鲁奈罗(Brunello)、波尔多、勃艮第和罗蒂丘(Cote-Rotie)等地购买葡萄酒。他评价道:“东西超一流,价格也非常合适。”这些售价在八美元至50美元之间的葡萄酒在12月上市出售。那么,休斯的秘诀是什么?他是如何买到这么多好酒的?他的答案是──现金、恰到好处的与人交往以及良好的分销。   与人交往、分销和改进的酿酒技术──酒商们所说的这些成功要素与顶尖酒庄经营得当的许多原因听上去颇为相似。莫非他们之间的差异本来就没有那么大?隆河谷(Rhone Valley)一家酒庄的庄主、葡萄酒顾问以及酒商让-吕克•哥伦布(Jean-Luc Colombo)就认为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异。他说,实际上,非常多的酒庄也会附带酿造二流品牌或是二流的葡萄酒,“如今大家都是酒商”。   哥伦布想出了一个非常讨巧(而且极具法国风格)的类比,他说,所有优秀的大厨都像酒商,而且还飞快地说出了几个大厨的名字,比如丹尼尔•布鲁(Daniel Boulud)、盖伊•萨沃伊(Guy Savoy)、让-乔治•冯格里奇顿(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和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他们自己并不种生菜、宰肉和捕鱼,但是他们都了解从谁那儿能拿到最好的原料。他说:“你得有识别品质的能力。”当然,这一点对饮酒者来说也是如此,无论你品鉴的是勃艮第葡萄酒还是波尔多葡萄酒,高酒精度葡萄酒还是低酒精度葡萄酒,酒庄出产葡萄酒还是酒商出品葡萄酒。

2022
10-25

红葡萄之王:赤霞珠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葡萄酒是一种天然的、复杂的却又容易被人们所欣赏的饮品,所以我们在给葡萄酒搭配食物的时候就要注意很多问题了。如果你想在饮食中体会更多的营养,让自己吃得更加健康,那么我们在饮食的时候,尤其是喝红酒的时候都要注意下面这些饮食原则了。   1、葡萄酒配奶酪   奶酪和葡萄酒是天生的理想组合,那可以让所有葡萄酒尝起来更好。只需注意不要将辛辣的奶酪与体量轻盈的葡萄酒相搭配,反之亦然。   2、红葡萄酒的饮食搭配   红葡萄酒配红肉符合烹调学自身的规则,葡萄酒中的单宁与红肉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使消化几乎立即开始。但红葡萄酒与某些海鲜相搭配时,会严重破坏海鲜的口味,红葡萄酒自身也会带上令人讨厌的金属味。   3、葡萄酒配柠檬水   如果在就餐时饮用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配上柠檬水是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其中的柠檬酸与葡萄酒的品格能够协和一致。而在喝酒前先饮用柠檬水帮助彻底清除上一道菜在口中留下的余味以便品尝下一道菜。   4、白葡萄酒的饮食搭配   白葡萄酒配白肉类菜肴或海鲜是通用的好建议。   一些白葡萄酒的口味也许会被牛肉或羊肉所掩盖,但它们为板鱼、虾或烤鸡胸脯佐餐都会将美味推到极高的境界。   5、葡萄酒别和醋一起喝   各种沙拉通常不会对葡萄酒的风格产生影响,但如果其中拌了醋,则会钝化口腔的感受,使葡萄酒失去活力,口味变得呆滞平淡。   6、浓香辛辣食品配酒有挑选   辛辣或浓香的食品配酒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搭配辛香型或果香特别浓郁的葡萄酒,可算找对了伴侣。   关于葡萄酒与食品的搭配的规则很多,但也没必要时时克守原则。重要的是选一瓶你自己最想饮用的葡萄酒,不去管那些食品和葡萄酒搭配的条条框框,因为你很可能还没有享受到食物可能在饭菜上来之前,也可能在就餐之后就已经把大部分酒都喝光了。因此,当你确定饭菜不错,酒也很美时,你不至于错得太远,尽管搭配可能不太完美,你还是从所饮佳酿中获得了乐趣。

2022
10-22

巧克力火锅与葡萄酒的碰撞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我决定这个漫谈系列就先写到第九个回合,告一段落,这一阵子借着《酒典》的专栏平台,抒发了自己,但也不免战战兢兢,因为学无止境。本来葡萄酒就是应该很抒情的那样,却正襟危坐地入些法律口吻元素,不免“不伦不类”了。工信部于2012年发布了《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把这个论题作为我的专栏的结束语,希望能抛砖引玉。   政府和产业界无疑是推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两架马车。政府在葡萄酒行业上体现在规制,而产业界则体现在市场运营。在完全市场化自由化的社会里,市场的政府规制可以近乎为零,但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其实规制本身还有两个正面的效应。首先是规制未必总是产生消极的市场压制效应。简单的例证就是,对于打击假冒葡萄酒商标而言,客观上又扶持了规模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久。《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提到要通过兼并重组、品牌建设等手段,培育两家销售收入100 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这是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对葡萄酒产业的高调定调,是葡萄酒行业特别是国内第一梯度酒企的政策红利。政府的规制还可以引导产业方向和提升产业发展路径。比如,中国政府已经将行业准入条件的提升提到议事日程,体现在对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经销环节准入门槛的提高,规范化及提升准入门槛是政府规制成熟的表现。如果说政府规制在画框,产业界就是如何带着脚镣跳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规制如果不好,可以束缚产业的创新发展。加重提示提升葡萄酒原料保障能力规范化建设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国内的葡萄酒行业是民族酒及进口酒两分天下。对于民族酒业而言,生产质量安全保障、规范化是将来的难点。从2011年开始,国家已多次提到要对酒类流通方面加强监管,其中对葡萄酒的监管已经纳入范围。而客观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近年来又面临国际葡萄酒产业的竞争,竞争加行业无序下的短暂暴利加重了短视行为。对于进口酒而已,商家都喜欢标榜自己的酒是原装进口,喜欢标榜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但是在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相对匮乏的时下,如何让信息对称起来,难度在于,这个到底是个葡萄酒教育问题还是法律规定下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问题。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个定夺。   规制是政府的事情也是行业的事情。中国政府及产业界需要有一个广博的全球视野。要有一种走出去看世界的心胸。很多年前,欧洲国家政府鼓励大面积扩大种植低端高产葡萄,引发葡萄酒过剩危机;欧洲政府引导产业拘泥传统生产,从而丢失了技术创新的一面。这些政府层面的政策规制引导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全球自由贸易加剧了行业的风险也同时带来了机遇。有人说,这种认识只是马后炮式的评说,未必见得真谛。但我说,历史是面镜子,别人可以为己观照。   中国政府在走出去战略上是后知后觉。我们酿酒在量上是大国,但中国政府在葡萄酒产业发出的国际声音非常有限,至今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声音在国际舞台亮相。其实市场空间首先是声音喊出来的。中国酒业似乎还在欣喜于国内本有的巨大市场,对自己在世界葡萄酒华语平台毫无地位似乎毫无反应。相比之下,印度最近都着手加入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OIV),《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到说中国会在今后着重“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国际影响力”。而现时情况是,我们还是以某些产区观察员的身份“蜗居”在这个组织。   我觉得澳大利亚政府的走出去战略值得中国政府借鉴。上世纪70年代末,当澳大利亚葡萄酒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它就审时度势加入了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积极参与起草酿酒、葡萄种植、市场开发等技术和法律文件。当美国退出这个被旧世界统治了的组织时,澳大利亚倒并没有跟风走开而是决定留下继续与旧世界周旋。结果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显然这个曾经是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的小弟弟已经扭转了旧世界的很多观念。澳大利亚与欧盟至今已经推动了两个有关葡萄酒的框架性贸易协定,显然与澳大利亚在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所作的努力分不开,澳大利亚的新式酿酒技术通过与新世界其他成员抱团努力写进这个组织的法律文件。澳大利亚需要欧洲的市场,这关乎澳洲酒业的身家性命,而欧洲也需要这个以前被轻视的小家伙能够守欧洲酒业很久以前就定下的规矩,比如地理标志保护。所以澳大利亚是通过了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这个平台突破了信息不对称、历史不对称、从而竞争不对称的劣势,反败为胜了。1998年,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新西兰、南非和美国等新世界的主要国家一起成立了世界葡萄酒贸易集团组织(World Wine Trade Group),这个集团在06年已经代表了世界26%的葡萄酒贸易额。尽管只是一个非正式组织,澳大利亚同样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在这个集团组织下的酿酒互认协议(MAA)和标签协议(Labelling Agreement)等协议。澳大利亚无遗是这个框架下的最大受益者,它的出口总量占到集团组织总出口的40%。澳大利亚作为新世界领头雁,同时玩转旧世界。如今澳大利亚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等作为澳大利亚的地理标志得到欧盟的官方认可,作为澳顶级酒生产地之一,名至实归,但其象征意义也是巨大的,它标志着欧洲人在澳洲酒业面前放下了以前的傲慢。   与政府的走出去战略相比,产业界对走出去的心态及认识也让人担忧。曾与国内第一梯队某酒业的某副总谈起中国葡萄酒走出去战略,副总说中国的葡萄酒根本就不存在走出去的问题。中国葡萄酒根本就不需要走出去,而是沉下来做好国内市场就好,国内的市场“体量”已经够中粮吃的了。想想是对的,中国的人口基数加上经济总量是向前发展的。重心内敛,不会没饭吃。不过再想就不对了。现在进口葡萄酒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比如,在澳大利亚,2012年年底联邦政府发布了关于亚洲世纪的白皮书,白皮书中建议“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给澳农业及食品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到中国为例,其出口已是五年前的五倍”。今天的澳大利亚,凡是酒庄无不对中国市场摩拳擦掌。澳大利亚政府正在推动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其中食品和葡萄酒业界早已是磨刀霍霍,尽管欧盟与中国商谈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太为超前。欧盟与中国政府搞的世贸项目中,农业包括葡萄酒是个重头戏。欧盟积极与中国提升在葡萄酒等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互认上,无非是更好地保护欧盟成员国葡萄酒等产品在中国的既得市场。传统上美国葡萄酒在中国不行销。美国葡萄酒的市场重心在美国国内,但现在美国的葡萄酒行业组织也跟上来了,与美国驻华领使领馆及农业部常驻中国分支机构一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攻略。美国的优势在于,它在中国的政府渗透力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美国在中国东北设立农业部代表处,作为大豆基地的中国东北于是败给了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在中国建立了“美国美食”网,总体推介美国的美酒美食。未来美国或会以上海或广州为美葡萄酒的核心地,推广其葡萄酒。虽然美国葡萄酒像其大豆一样在中国攻城略地路还远,但其志在必得之势不可小觑。“不在中国,就在去中国的路上。”这是目前进口葡萄酒的真实写照。   其实,那位副总的想法如果从现行国内葡萄酒市场体量上或为正确,但又缺乏了一种宏大的向前看的远见卓识。首先,中国葡萄酒短期内或难有出口市场,但这不意味着这个市场不需要或不可以做。美国的企业之所以全球化,是因为市场全球化。另外一方面,多少年前,外企进入中国是一种烧钱赚吆喝,而后来事实证明了它们的远见;中国人本来就不是只跟自己做生意。我从来认为,进入别人的市场,需要前瞻性,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心。刚开始的寂寞是为了将来的开拓。了解对方是需要时间的。中国葡萄酒今天没有国际地位才需要走出去吆喝。出去是为了看清市场,读懂规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前几回专栏提到美国取消禁酒令后对美国葡萄酒销售渠道的影响,其中的影响之一是禁酒令的尾巴。这里补充一下这条尾巴给美国人现行的这种体制创造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跟酒相关的法律,例如阿拉巴马州(Alabama)中,有三分之二多的地区仍然实施着各式禁酒的规定。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个州烟花爆竹却可以自由流通,有些武器(手枪、猎枪)无须申请执照亦可持有。难道酒精比烟花爆竹和猎枪还可怕?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曾经是美国“禁酒令”时代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这种保守的思想一直保持着,有二分之一的县区禁止制造及买卖任何酒类。有些地方甚至不允许哪怕是携带葡萄酒在某些县区仅此过境而已。犹他州(Utah)更有意思,葡萄酒可以在嘴里品尝但不可以咽下去;喝酒买酒要到一些并且加入专有的私人俱乐部才可以。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法令正在逐渐被推翻或改进,政府规制不是铁桶一个,其中酒企的力量功不可没。当改变是必然的,酒企的市场机会就会出现。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不是建议说中国的葡萄酒就一定要走到美国去,但一定要出去做市场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从葡萄酒的商业模式角度上,欧洲人走的是家族式传承,美国人更倾向于民营公司化运营。而至于中国,葡萄酒本来也是舶来的,没有积累家族,亦无显赫的民营资本。国内几大葡萄酒生产商都带点国字号,有那么点国家资本主义的长相。中国葡萄酒产业以及类似于中粮长城那样的超大型国有企业运营葡萄酒会驶向何方?政府说了不算,政府不说也不算。

2022
10-16

葡萄酒的灵魂:白兰地

红酒网(wine.com.cn)葡萄酒招商门户

  提高工作能力   世界著名酒评家休•约翰逊(Hugh Johnson)在《葡萄酒的故事》指出:“那些适量喝葡萄酒的人常常能比一般人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更为自信,因而他们的能力通常也比同伴更强。”   英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的公民饮酒情况调查报告似乎可以证实这个观点,以平均每周喝掉的葡萄酒来看,高级管理人员为3瓶、中层管理人员为2瓶,普通职员为1.5瓶。   提高思维能力   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今年4月向英国心理学年会提交一份研究报告称,根据对24位男女志愿者进行的一系列白藜芦醇药剂测试发现,含有大量白藜芦醇的红葡萄酒会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让你的思维更加活跃。关于这个结论,其实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荷马就说过:“巴克斯(Bacchus)打开了心灵的大门。”   提高情商(EQ)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医学博士埃里克•莫特森(Erik L.Mortensen)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年龄在29岁~34岁之间的363名男性和330名女性进行的调查显示:喝啤酒者的智商平均值为95.2,喝葡萄酒者的智商平均值是113.2。   该研究小组还发现:喝葡萄酒者还具有更高的情商(EQ)和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如在喝葡萄酒的女性中,神经质者人数较少,与喝啤酒的女性相比更加外向。研究小组在2001年8月13日出版的《内科学文库》发表的研究报告写道:“喝葡萄酒与最理想的社会、智力和人格功能具有相关性。”   提高收入   英国斯特林大学经济学系一个研究小组从2000年开始对1.7万名出生于1958年的英国工薪阶层进行的调查表明:那些经常在下班后与同事去喝一杯的工薪阶层,比滴酒不沾者的收入平均高出17%,一年大约多挣2000英镑,并有更多的升迁机会。负责该研究项目的大卫•贝尔(David Bell)教授说:“如果你想在工作方面有所进步的话,你就没必要一定要做一个绝对的禁酒主义者。人们适度地饮酒可以赚更多的钱。”(摘自葡萄酒鉴赏杂志第27期 文/小诗)

2022
10-12